“为了满足企业业务灵活性管理,我们选用轻流无代码开发平台进行自开发方式,为业务部门定制个性化系统,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,IT团队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了最佳业务伙伴奖,也成功荣获智慧工厂等政府的认证。”
——钧达股份信息中心
应用部经理林松杉
在近日举办的2025年第六届76Day轻流AI线上发布会上,钧达股份信息中心应用部经理林松杉先生作为分享嘉宾,分享了他们如何使用轻流无代码开发平台搭建技术中台,实现敏捷开发,以低成本实现企业深度数字化转型,提升核心业务流程效率30%。
钧达股份作为光伏行业首家A+H股上市公司,是全球光伏电池片龙头企业,出货量全球前三,目前公司50%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市场。钧达股份作为先进制造业,先后取得智慧工厂等高科技产业认证。公司生产流程高度自动化,大量采用机械臂和AGV等自动化器具。公司于2023年启动全面数字化转型战略,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,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运营。
光伏行业价格战白热化
传统CRM系统僵化难适配
在全球光伏行业激烈竞争的背景下,钧达股份作为光伏电池片全球出货量前三的龙头企业,很早就意识到传统IT架构已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,特别是在营销端,标准化CRM系统难以适应企业对价格极度敏感的行业特性,强行改造不仅成本高昂,效果也难以保证。
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比较,钧达股份最终选择以轻流低代码平台为核心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。这一战略决策源于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痛点的深刻理解:既要保证系统灵活性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,又要控制开发成本确保投入产出比。在短短两年时间内,钧达股份成功开发了涵盖营销管理、财务管理、海外TMS、投融资管理、售后管理、IT管理6大业务板块的340多个应用。
低代码+自动化
构建敏捷业务中台
“轻流无代码平台的流程引擎更加适用于业务驱动系统的思路,机器人的接口和开放性也让系统自动化的程度得到提高,降低了业务部门的使用门槛”
钧达股份以轻流为核心平台,从0到1敏捷搭建了一整套销售解决方案,从客户的准入到商机报价、合同、发货、收款等,形成了LTC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闭环。并且结合业务端的实际诉求,将轻流的标准功能发挥到了极致。比如:通过API对接第三方数据公司获取信息和信用评级,使用大量的数据关联来保证信息流的一致性;利用打印模板的标准功能,标准化了对外输出的文件格式等。
此外,钧达股份嵌入了大量的机器人来替代人工的工作,用代码块实现复杂的业务计算。并通过API与外围系统,如OA、ERP、TMS等系统进行集成,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协作和信息互通。最终通过DW层将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,包括跨系统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管理,并在最终的BI平台实现了企业数据资产的充分利用,钧达股份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也得以成功落地。
在系统上线后,营销核心业务流程的平均处理时间降低1.76天,每周节约工时55H,核心管控点增加127%,实现了效率和风控的双提升。
AI赋能
从自动化到智能化
“我们公司作为最能代表中国先进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,公司的自动化程度极高,已经做到了每一个生产工序都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跟汇总。因此,我们对于大数据的利用及AI的开发始终保持最高的积极性。”
钧达股份在使用轻流平台的过程中,很早就引入了AI的能力。首先是自开发API接口和第三方的AI基座大模型进行了打通,直接将业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加入AI的处理能力,并且在多语言翻译、法律法务的审核、客户邮件的撰写等应用均有落地,针对特定的业务场景,也单独定制了专门的多模态能力。目前,已在合同审核、海外交单、文件审核等方面嵌入到了主流程之中,提升了业务的效率,降低了风险。在报表分析领域,钧达股份同样也引入了AI的能力,借助RAG等技术,逐步实现了问答查数、问答即时生成仪表、自动分析等能力。
未来展望
AI Agent+垂直模型
在未来,钧达股份希望可以针对各个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,定制开发专门的AI Agent,通过MCP等技术连接更多的应用对象,让AI变得门槛更低,能力更强。同时他们也希望轻流的AI能够更好地跟轻流的标准组件做结合,以此增强整个平台的能力,推出基于RAG等技术的工具,实现更好的封装。更进一步,钧达股份希望能够在LLM微调方面引入官方的能力,将业务部门产生的数据利用起来,能够无缝开发专属企业的垂直领域模型。
钧达股份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。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”上系统”,而是需要贴合业务、灵活迭代,通过低代码+AI的组合拳,企业既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又能持续降本增效。在数字化浪潮中,钧达股份不仅完成了自身的转型升级,更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树立了标杆。